
瀏覽次數:7337 日期:2023-12-21 來源:本站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總書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與傳統質態生產力相比較,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生產力新質態,具有涉及領域新、技術含量高、科技創新驅動等特征。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先位置,以人才隊伍結構優化和人才集聚度提升,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生產力的加速躍升。
加速構建創新人才高地,打造集聚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平臺。近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創新重大成果競相涌現,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這為我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黨中央作出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部署,各地主動融入國家人才發展戰略布局,積極建設能夠集聚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和創新要素、具有人才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中心城市。誰在這一輪人才發展布局中搶得先機,誰就能夠在新質生產力上形成先發優勢。各地要圍繞自身優勢產業領域和未來發展戰略布局,以培育吸引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人才的前瞻布局,來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和世界先進制造中心提供創造條件。
堅持戰略人才引育并舉,鍛造新質生產力的中堅力量。戰略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要聚焦“卡脖子”技術領域和優勢產業領域,培育用好戰略科學家和標志性領軍人才,按照“人才、平臺、項目”一體化原則,在科技資源配置、團隊建設、人才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優先保障。對擔綱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要加強持續跟蹤關注,在人才梯隊建設、科研條件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要加強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從人才計劃、科研項目、事業平臺等方面向青年人才傾斜,讓他們挑大梁、當主角。要持續擴大以優秀高校畢業生為代表的科技人才后備軍的人才基數,努力形成強有力的人才磁場。要推動高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緊密合作,通過“校企聯合、工學交替”模式開展卓越工程師的聯合培養。
探索“四鏈”融合,更好激發人才引領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效能。新形勢下,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落腳點在實體經濟,需要把發展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擺在突出位置。要以人才鏈為總牽引,激活創新鏈、服務產業鏈,撬動資金鏈,推動人才工作為標志性產業鏈發展融合賦能,更好發揮集成效應。要整合人才、教育、科技等各類政策資源,支持引育急需緊缺人才、攻克“卡脖子”核心技術;要積極推進科技大市場建設,搭建成果展示、路演對接、科技金融等功能于一體的實體化市場平臺;要支持高校、科研單位、醫療衛生機構、國有企業等設立技術轉移轉化崗位,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地;要激發創新主體內生動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四唯”立新標,通過揭榜掛帥等激勵機制促進更多創新人才成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引領者、推動者、見證者。(宋育鵬,山東省委組織部)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